言情花园 > 科幻灵异 > 李世民家事秘史李世民李渊结局+番外
科幻灵异连载
则天为干妈14.常乐公主:一家三口都惨死亲家母武则天之手15.丹阳公主:兄长李世民连上三课,夫婿才初解风情16.长广公主:嫁得两任如意郎君,两个儿子却死于非命17.多子并没有多福,废立之争难善终18.太子李承乾:犯下滔天罪,父爱如山不忍杀19.三子吴王恪:忍辱负重也枉然,来生不入帝王家20.四子魏王泰:文治武功是原罪,一言不慎毁终身21.五子齐王佑:被嫌弃为废物,造反赐死贬庶人22.六子蜀王愔:禽兽铁石难成刚,终身流放死方归23.七子蒋王李恽:贪财却有真性情,死后妾殉情24.八子越王李贞:孤掌难鸣卵击石,父子以身殉李唐25.十子纪王慎:谨小慎微遭连坐,认蛇归宗惨灭门26.九子高宗李治:宠妻灭族建功绩,毁誉参半任人评说27.十四个儿子...
主角:李世民李渊 更新:2024-10-09 19:08:00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男女主角分别是李世民李渊的科幻灵异小说《李世民家事秘史李世民李渊结局+番外》,由网络作家“升子山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则天为干妈14.常乐公主:一家三口都惨死亲家母武则天之手15.丹阳公主:兄长李世民连上三课,夫婿才初解风情16.长广公主:嫁得两任如意郎君,两个儿子却死于非命17.多子并没有多福,废立之争难善终18.太子李承乾:犯下滔天罪,父爱如山不忍杀19.三子吴王恪:忍辱负重也枉然,来生不入帝王家20.四子魏王泰:文治武功是原罪,一言不慎毁终身21.五子齐王佑:被嫌弃为废物,造反赐死贬庶人22.六子蜀王愔:禽兽铁石难成刚,终身流放死方归23.七子蒋王李恽:贪财却有真性情,死后妾殉情24.八子越王李贞:孤掌难鸣卵击石,父子以身殉李唐25.十子纪王慎:谨小慎微遭连坐,认蛇归宗惨灭门26.九子高宗李治:宠妻灭族建功绩,毁誉参半任人评说27.十四个儿子...
14.常乐公主:一家三口都惨死亲家母武则天之手
15.丹阳公主:兄长李世民连上三课,夫婿才初解风情
16.长广公主:嫁得两任如意郎君,两个儿子却死于非命
17.多子并没有多福,废立之争难善终
18.太子李承乾:犯下滔天罪,父爱如山不忍杀
19.三子吴王恪:忍辱负重也枉然,来生不入帝王家
20.四子魏王泰:文治武功是原罪,一言不慎毁终身
21.五子齐王佑:被嫌弃为废物,造反赐死贬庶人
22.六子蜀王愔:禽兽铁石难成刚,终身流放死方归
23.七子蒋王李恽:贪财却有真性情,死后妾殉情
24.八子越王李贞:孤掌难鸣卵击石,父子以身殉李唐
25.十子纪王慎:谨小慎微遭连坐,认蛇归宗惨灭门
26.九子高宗李治:宠妻灭族建功绩,毁誉参半任人评说
27.十四个儿子:四个过继难善终,三个早夭或有福
28.十四皇子曹王明:受困生母身份,一生尴尬又悲催
29.十四子曹王明:直系过继为旁系,亲王只能变郡王
30.曹王明:后代延续宿命,三代方得解脱
1.玄武门之变,史上最残酷的兄弟阋墙
“兄弟阋墙”这一典故,源远流长,源于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,那句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”,不仅生动描绘了兄弟间争执的场景,更深刻地隐喻了内部纷争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。
当以家族为视角,审视唐太宗李世民所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时,不难发现,这场政变正是“兄弟阋墙”这一典故最为残酷也最为震撼人心的现实写照。
在事变前夕,面对三个儿子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,父亲李渊曾试图通过亲自召见他们,进行面对面的询问与调解,以期能够平息这场家族内部的纷争。
唐高祖武德九年六
。
找来找去,李治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对付他们。
就在这时,房遗爱谋反案爆发了。
房遗爱是个喜欢没事找事、有事却怕事的家伙。
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看准了这一点,便暗示房遗爱:“只要把谋反的同党交出来,戴罪立功,就可以不杀你。”
房遗爱以为抓到了救命稻草,便按照长孙无忌的暗示,交代李元景和李恪、李道宗参与谋反。
为了构陷李元景,房遗爱甚至睁着眼睛说瞎话:“李元景说,他曾经梦见自己手把日月。
我以为手把日月就是掌握乾坤的真命天子之意,所以才想拥立李元景为帝。”
这样的谎言虽然荒唐可笑,但却成了李治和长孙无忌对付李元景的借口。
于是,李治和长孙无忌便以李元景谋反为由,将这三个宗室王爷统统杀害。
后来,长孙无忌谋反案爆发,李治为了推卸责任,便将杀李元景、李恪、李道宗的事情一股脑地推给了长孙无忌。
为了安抚宗室,李治还追封六皇叔李元景为沈黎王。
唐中宗李显登基后,觉得六皇叔李元景死得太冤,便恢复了他的荆王爵位。
回顾这段历史,可以发现,生在帝王家,不怕混账、不怕纨绔,就怕声望太高。
那些自毁清白的污名混账王爷如李孝恭、李博乂和李元婴等人,反而能够自保;而那些德高望重的宗室王爷如李元景等人,却因为身份敏感而送了卿卿性命。
这其中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。
9.十皇弟李元礼:善政,却教子无方被活活饿死
李世民对待那些同父异母的庶出弟弟,总体来说,还是相当不错的。
以十弟李元礼为例,他在年仅三岁的时候就被封为郑王,并授予郑州刺史的职位。
李世民登基六年后,又改封他为徐王,并加封为徐州都督,可见对其的重视与厚爱。
在众多藩王中,骄奢淫逸、胡作非为者不在少数,但李元礼却是个难得的品行端正之人。
他善于骑射,为人恭谦谨直,每到一地为官,都能赢得勤俭爱民和善政的好名声。
为了嘉奖他的功绩,李世民不断给予他赏赐,将他的实封从七百户一直增加到
阳郑氏的郑敬玄。
荥阳郑氏名满天下,身份尊贵,名气极高,与公主的身份相得益彰。
千金公主下嫁郑敬玄后,夫妻二人相处融洽,共生下郑克乂、郑克俊两子。
按照这个节奏,千金公主本可以安度晚年,然而随着侄子李治的驾崩,侄媳武则天为了实现女皇梦,开始赤裸裸地仇视李唐宗室,大规模地诛杀拥戴唐室的忠臣与皇室成员。
这使得李姓王爷和公主整天都提心吊胆,生怕自己沦为下一个刀下鬼。
在这种极度恐怖的氛围下,千金公主为了保命,开始想方设法讨好武则天。
她每天出入宫中,与武则天话家长里短,察觉到守寡的侄媳闺中寂寞,便将公主府里的一个丫鬟私会的冯小宝送给武则天解闷。
冯小宝本是个卖狗皮膏药的市井之徒,但能说会道,长相也不错。
武则天对他非常满意,赐名薛怀义,让他成为了自己的第一个男宠。
这一举动让武则天对千金公主另眼相看,不仅把她当做了心腹,还批准她可以随时进宫。
每次两人相会时,都会嬉笑取闹,气氛非常融洽和谐。
等到武则天当上皇帝后,千金公主更是迫不及待地上书,请求做武则天的干女儿。
武则天一口答应,将千金公主的李姓改为武姓,并赐给她一个新的封号——安定公主。
这个封号原本是武则天第一个女儿的,据说武则天为了登上皇后的位置,不惜亲手杀死长女嫁祸给王皇后。
如今,她竟把这个封号赐给了曾经是小姑子的千金公主,这其中的深意令人不寒而栗。
此外,武则天还把武承嗣的女儿嫁给了千金公主的儿子,以示亲上加亲。
武则天比李治大四岁,算来千金公主大概比武则天小五六岁左右。
虽然两人年龄相差不大,但千金公主却心甘情愿地认武则天为母,这在外人看来无疑是一件尴尬的事情。
只要当事人不尴尬,尴尬的就是旁观者了。
在武周时代,李唐宗室的坟头草一个比一个要高,而千金公主却凭借着自己的厚脸皮和谄媚之术硬是活了下来。
她一直活到侄孙李显复辟的那一刻,从这点来看,她确实是个赢
也未能逃过武则天的清算。
她将他们一一清除干净,至此,李家宗室最后一点力量也被除去。
公元690年,武则天在洛阳正式登基称帝,成为了一代女皇。
尽管李贞父子的匡复之举,在当时被认为是荒唐之举,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这也算是李唐宗室仅存的血性之举。
其实,无论李贞父子是否造反,李唐宗室都难逃被铲除的命运。
因为武则天要想当皇帝,李家王爷个个都是她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。
25.十子纪王慎:谨小慎微遭连坐,认蛇归宗惨灭门
在李治临终之际,他原本打算借助残余的李姓王爷来牵制武则天,精心布局以稳固太子之位。
他任命八哥越王李贞为太子太傅,负责教导太子武艺;同时,让十弟纪王李慎担任太子太师,这一职位在东宫三师中地位最高。
李治的意图很明显,他希望叔伯们能够齐心协力,共同辅佐年幼的侄子,这样的安排无疑是稳妥而可靠的。
李治去世后,武则天怎会轻易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呢?
有“纪越”之称的两位王爷,才华出众,威望极高,这对武则天掌握大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。
更何况李慎自幼便勤学好问,文史造诣深厚,在治理地方时更是实行仁政,政绩显著。
当越王李贞发动诸王叛乱反抗武则天时,一向小心谨慎、本分保守的纪王李慎不仅没有参与其中,还曾试图劝阻。
但武则天怎会放过这样清算的机会?
她打着越王叛乱的旗号,对李唐皇室进行了残酷的绞杀。
在这场清洗中,没有错杀,只有不杀,任何与叛乱有牵连的人都难逃厄运。
李慎以知情不报为由被逮捕下狱,经过半年的审讯折磨,最终还是被判了死刑。
就在李慎即将人头落地之际,武则天突然良心发现,下了一道特赦令。
李慎稀里糊涂地从断头台上被救了下来,当他重获自由时,却得知自己的五个儿子已经被杀光。
他们的姓氏被剥夺,族籍被除,被迫改姓为虺,认蛇为宗。
遭受武则天如此折磨的李慎,感觉生不如死。
他还没来得及回过神
李世民对此大为震怒,毅然决然地杀了那名娈童,这也成为了父子间矛盾爆发的导火索,使得原本就紧张的父子关系更加雪上加霜。
其次,李承乾的行为荒诞不经,令人咋舌。
他不仅把作为劳作工具的牛马,煮熟后招呼大家一起吃,这种行为简直是对生命和道德的践踏。
更过分的是,他还在东宫建造了缩小版的突厥部落,自称可汗,并扬言如果自己当了天子,就会归降突厥。
这种行为无疑是对父亲李世民的公然挑衅和背叛,也让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更加丑陋和不堪。
再者,李承乾心胸狭隘,睚眦必报。
他因为老师劝他要勤勉担当起太子的责任,竟恼羞成怒,派人去刺杀老师。
这种行为不仅令人发指,也让他彻底失去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。
一个连老师都能下手的人,又怎么能指望他成为一个仁爱有道的君主呢?
最后,李承乾为了谋权篡位,甚至不惜弑杀亲弟。
他害怕四弟李泰夺走他的太子之位,于是派人刺杀李泰。
失败后,他索性造反,牵连甚广。
他的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亲情的背叛,也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极大伤害。
尽管李世民对儿子的行为深感痛心,但终究舍不得杀他,只是将他流放。
这也让人们看到了李世民作为父亲的无奈和痛苦。
李承乾真的生来就如此不堪吗?
其实并非如此。
作为嫡长子,他生来就注定了太子的命运。
李世民对这位出生在承乾殿的嫡长子寄予了厚望,取名“承乾”,隐含着“承继皇业,总领乾坤”的深意。
他登上帝位仅两个月,就立8岁的长子李承乾为太子,把他作为接班人悉心培养。
这足以看出李世民对李承乾的期望和重视。
李承乾从小聪明伶俐,李世民便让他早早接触朝政,外出时都让他监国。
史书中记载他“颇识大体”“颇能听断”,这也证明了李承乾并非一无是处,他也有着一定的政治才能和领导能力。
正因为李世民对太子寄予了如此高的期望,他对李承乾的要求也格外严苛。
批评多而表扬少,这使得李承乾在内心深感自卑和挫败。
同时,李世民对四皇子李泰的
网友评论
最新评论